(资料图)
年画作为一种年文化,不仅渲染着过年喜庆的气氛,还丰富着过年的红红火火,并包含着人们的祝福和愿望以及人们对新年的期盼。
记得小时候,每当将近过年时,集市上就立马热闹起来,卖年画的摊贩将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年画挂满墙上、铺满一地,无不渲染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们前来品评、欣赏,撩拨着人们的购买欲望。卖画的一边吆喝一边拿画、收钱,忙得不可开交;买画的从墙上的喜庆有余看到地上五谷丰登,也忙得不亦乐乎。在那个囊中羞涩、经济匮乏的时代,买年画也是一种奢侈品。
记得有一年,爸爸带我去买年画,我在那里看了满满一上午,对每一张都充满好奇与喜爱,最后选了两张。我拿着挑选了百遍的年画,爱不释手。回家的路上,我把画儿卷起来,调皮地从年画的中间圆望出去,仿佛从那里看到了新年的希望,看到了更美丽的世界,看到了童年绚丽的梦想在年画里慢慢飘飞……我一会又忍不住放到鼻子上闻闻,那纸墨香味,穿过唇齿,流到心海,溢满全身。一颗心高兴得快要跳出来,一路跑到家,一点也不觉得累。
到家后,我把年画打开,一遍又一遍地欣赏,似乎那是一个天外之宝,放开手就会飞似的。爸爸拿来妈妈用米做好的浆糊,开始贴年画,我和妹妹在稍远处指挥:妈妈这边向上一点,爸爸那边向下一点。我们像极了小小指挥官,一家人欢欢笑笑,十分开心。贴上后,色泽鲜艳散发着油墨香气的年画,新年的喜庆气氛陡增,整个屋里感觉焕然一新、光鲜亮丽,透着更加温馨、喜庆的氛围。
那时候堂屋里中间的后墙上一般是一张迎客松,表示对客人的欢迎与尊敬;老人屋里一定是配个“寿星图”:那精神矍铄、道骨仙风的老寿星以及那盘王母娘娘的长寿仙桃,两边分别配上“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最有意思是那张孩子抱鲤鱼的年画,胖胖的孩子,穿着红肚兜,眉宇间一颗美人痣,那个笑,似乎能穿过纸张,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身边,他或许也是闻到了香甜的年味吧,笑得可爱极了。
这些美丽的年画到了第二年,我们把它小心翼翼地揭下来,然后去包我们的新书,新书有个封面,既保护了书,还可以在小朋友面前炫耀一番。那心里的高兴劲儿,别提多美了。
年画作为民间的新年祝福,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体现了民众智慧,传承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那贫困的岁月里,承载着人们无限的憧憬和希望。
如今回想那个岁月,想想那散发着纸墨香气的年画,想想欣赏年画时的闲情逸致、挑选年画时的乐趣、贴年画的喜庆还有年画里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年画里那浓得化不开的年味,是如此的温馨。
随着人们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已经渐行渐远,被满街的中国红替代,看着这些红红的中国结,红红的灯笼,红红的福字,亦如人们红火的生活,红火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