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财经 国内 行业 商业 生活 快讯

【世界热闻】白土:蚕桑产业“羽化成蝶” 单产创全区第一

来源:黔江区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3-04-07 09:12:00

一个小小的蚕茧,富裕了一方百姓,串联起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大文章。近日,记者走进黔江区白土乡,看白土乡蚕桑产业如何“羽化成蝶”,成为“撬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产业。

村民在桑园里劳作


(资料图片)

走进白土乡,大片大片的桑树整齐排列,桑树枝头已经冒出嫩芽。三五个农民手拿锄头,穿梭在桑园里,春耕、施肥、给桑树修剪枝条……虽然忙了些,可村民们脸上挂满了笑容,似乎看到了收获的希望。

“以前我们自己种点,养几张蚕,收入也不高,也没有太大的积极性,但现在,我的桑园面积达到100亩,去年养蚕119张产茧120担,产值31.5万元,今年又计划接管几十亩废弃桑园,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白土社区1组蚕农大户田维超说。

田维超的信心,源于当地“政府主导+大户+农户”的蚕桑产业发展模式。白土乡的蚕桑生产,在前几年还是一个“无名小卒”,不仅总量少,而且养蚕单产低、蚕农效益差,结果导致大量养蚕户流失。

近年来,该乡提出了把蚕桑产业作为烤烟之后的又一骨干产业来抓,集全乡之力,共谋蚕桑产业发展。

一方面配齐配强分管领导和蚕桑队伍,全体干部包村包户,并率先出台了“三包一考核”的蚕桑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压实了干部责任。另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比如:单亩补贴政策;养蚕设施配套落实,冬管和春管物资配备;补贴购买微耕机、电动技剪等,增强养蚕农户信心。

2022年,该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产茧量实现了1100担,全年单产首次突破了40公斤,创下全区单产第一的荣誉,产值实现了260多万元,户均收入43000多元,蚕茧质量名列海通片区第一,率先跨入全区优质蚕茧先进行业。

为桑树施肥

凉洞村3组贫困户田景红,因为2018年的一场大火,烧光了家里的所有,一度成为贫困户,白土乡立下规矩,田景红家由每任乡长亲自帮扶,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田景红重燃希望,开始养蚕之路,2022年,田景红家接管桑园面积60亩,养蚕66.5张产茧53.95担,产值13万元。不仅重新盖起了小洋楼,日子越来越好,还建了几个高规格的蚕棚,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没有政府和大家的支持,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我又接管了13亩废弃桑园,今年计划养蚕100张,争取实现23万元的收入。”田景红说。

在白土乡,说到养蚕,谁都会想到金塘村1组邓洪佑,桑园面积15亩,去年养蚕13.5张产茧15担,产值3.6万元,平均单产56公斤,是该乡的单产状元户。

邓洪佑养蚕成功经验值得推广。他养蚕的成功经验在于,其桑园管理水平高,有充足的桑叶作保证;通风降温措施到位,顶棚安装了喷淋设施,棚内既用厚薄膜隔热、又安装了两台排风扇;精细化管理不走样,四龄蚕提青分批很细致,从不损失一头小蚕,确保蚕头数量,在五龄蚕以前清除蚕沙,保持蚕座干净不发病;良桑饱食不马虎,为了确保桑叶新鲜,做到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采桑叶喂蚕,从不喂发热变质的桑叶,确保了蚕的健康;及时防病治虫,不管是桑园的防病治虫,还是大棚的消毒防病,都能做到一丝不苟,桑园长势良好,养蚕成功率高。

如今,白土乡的蚕桑产业正在良好有序的发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产业激活一地经济。面对可喜的成绩,该乡没有骄傲自满,而是面对问题找原因、找差距,审时度势添措施,全力以赴投入到当前蚕桑生产。力争明年蚕茧产量大增,单产突破45公斤;众手管好“致富树”,让百姓发财、“白土”生金!

(记者 黄英 文/图)

标签: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