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抵押物难题,护好市民“米袋子”; 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打通“最后一公里”……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广州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一系列“硬核”举措,持续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金融支撑,共同描绘一幅幅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记者从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处获悉,截至2021年6月底,广州地区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2672亿元,比年初增长194亿元,同比增长19.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破解抵押物难题,护好市民“米袋子”
“加入项目后,每亩田的收入比以前起码增加了30%~40%。”从化区鳌头镇中塘村农户谭先生多年来一直从事水稻种植,他坦言,加入“从化香米”项目前,种植水稻一直都是自己“小打小闹”,但加入项目之后,从水稻育秧、插秧,再到最后的成熟阶段,每一步的种植环节都得到了专业的技术指导。
在中塘村,像谭先生这样受益于“从化香米”项目的农户还有30多户。据了解,从去年3月,“从化香米”项目正式启动,到成为从化区乡村振兴的重点示范工程,整个过程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
“从化香米”项目的合作企业——广东和稻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冯永新介绍,目前从化香米产业园项目已经投入了将近4亿元,其中,广州农商银行从化支行提供了1.5亿元授信支持。然而,由于从化香米产业园项目是一个新项目,而广东和稻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转型之前并没有水稻种植经验,公司从纺织业转型到种植业,在没有增加抵押物的情况下,广州农商银行从化支行的这笔1.5亿元授信显得颇为特殊。
“这笔贷款是在原有公司的抵押物之下,增加了1.5亿元的授信给客户,在利率方面,和稻丰获得的月利率比普通利率至少是下浮了几十个bp,就是四厘左右。”广州农商银行从化支行行长林宏谋向记者介绍道,此举主要是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另外,“从化香米”项目是从化区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之一,随着产业园的建成,“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模式有望辐射园区周边农户3000户以上。
缺少抵押物难贷款,是农户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题。“通过创新‘整村授信’普惠金融服务,根据村社、村民类型及融资场景,设计差异化‘整村授信’方案,通过对村社‘一村一策’网格化管理,打造简单便捷的专属融资渠道,解决村民无抵押、首贷难、抗风险能力弱等实际融资难题。”广州农商行方面表示,截至7月末,累计完成128个村社方案制定及审批,其中已有业务落地的村社57个,发放贷款7816万元。
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打通“最后一公里”
面对和解决广袤的乡村地区传统金融体系无法解决的难点、痛点和服务障碍,金融机构如何服务好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答案。家住广州某村的戚大爷腿脚不便,孩子都在城里工作,平日都是一人在家,也不会用智能手机,每次缴交水电费都是一个大难题。对于前段时间建行在村里布设的一台政务服务一体机,戚大爷竖起大拇指:“这机器太方便了,水电费随时都能缴,还能办理不少政务服务。”
以科技赋能乡村,打通政务和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建行广州分行累计助力各区政数局在街道、村社布设“综合性政务服务一体机”67台,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向乡村输出步伐。乡村政务服务一体机不仅可办理基础政务业务,还具备“智慧便民缴费”功能,可满足村民缴交水电煤等15项生活缴费需求,让村民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基础政务、金融服务。
“将传统网点与新型电子渠道、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畅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农行广州分行方面表示,该行先后在乡村地区设立惠农通服务点239个,为7个区上线农村集体“三资”平台,服务范围覆盖269个行政村,搭建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县域金融场景,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上半年涉农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记者从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处获悉,截至2021年6月底,广州地区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2672亿元,比年初增长194亿元,同比增长19.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受限于农村金融市场风险高、收益低的特征,金融机构向农村大规模投放信贷资源的主动性不足,积极探索风险共同分担模式,提高涉农金融产品的覆盖面,是金融机构应重点发力解决的痛点。”中行广州分行方面表示,未来该行在乡村振兴方面,还将充分下沉至县域、农村,继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并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如针对农村资源特色,围绕农业产业化、乡村特色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开发相关金融产品。此外,通过发行乡村振兴政府专项债券,积极支持农村的节水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