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财报显示,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639.SH,下称“华恒生物”)2021年营业总收入9.54亿元,同比增长95.8%;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38.92%;扣非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50.2%。
但在交出亮眼成绩单的同时,华恒生物宣布第三股东拟减持约325万股,部分机构投资者也在减持。
行业站上风口,为何公司此时遭遇股东“用脚投票”?公司未来发展情况如何?《投资者网》近期联系到公司方面,得到一些答复。
业绩上涨与利润率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华恒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主要从事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丙氨酸系列产品、L-缬氨酸、D-泛酸钙和-熊果苷等。
这些产品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却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主要应用于日化、医药及保健品、食品添加剂、饲料等众多领域。
随着合成生物行业站上风口,华恒生物业绩平稳增长。2018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21亿元、4.9亿元、4.87亿元、9.5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6亿元、1.26亿元、1.21亿元、1.68亿元。
对此,华恒生物向《投资者网》回应称:“伴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应收账款规模正常增长。”
2021年,公司预付款达到3375.5万元,2020年该项目为829.4万元。为何在增加赊销的同时让利上游?“系公司正常经营需要,预付材料款项增加所致。公司主要原材料为淀粉、葡萄糖、L-天冬氨酸和氨水等,2021年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呈上升趋势。”华恒生物表示。
产品单一与大客户占比较高
除了盈利能力的问题外,大客户占比较高也是华恒生物的待解难题。财报显示,华恒生物向第一大客户巴斯夫的销售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极高,2017年至2020年占比达到45%以上。
这背后源于公司产品单一。历年财务数据显示,丙氨酸系列产品占其营收的约八成。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丙氨酸系列产品仍然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丙氨酸的主要需求方为巴斯夫、诺力昂等大型国际化工企业,其采购丙氨酸主要应用于日化领域,作为合成新型环保螯合剂MGDA的原料。
根据华恒生物和巴斯夫签署的《第四次修订协议》,合同期限至2022年底,因此,无法保证双方的合作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公司同时在财报中提示风险称,若巴斯夫减少对公司的采购订单,或根据最优惠客户条款提出异议、主张调整销售价格、信用期等交易条件,或是华恒生物对其销售价格持续下降,将对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按照目前趋势,能否留住第一大客户?华恒生物方面表示,“公司不断开拓新客户,在境外市场与味之素、伊藤忠、德之馨等知名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境内市场,公司与多家优质化工、制药企业如诺力昂、天新药业、华中药业、华海药业等已经建立长期业务往来。目前公司的客户集中度已明显下降。2021年,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 38530万元,占比40.38%,不存在严重依赖少数客户的情形。”
2021年,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首次降至20%。相对应的,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均出现下滑。
让利并非长久之计,华恒生物正在通过进军新领域,解决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
企查查数据显示,华恒生物关联方张学礼、郭恒华、张冬竹、樊义合资设立两个公司,分别是华恒香料(公司占股19%)和礼合生物(公司占股10%)。华恒香料主营萜类产品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如檀香、玫瑰精油等;礼合生物主营生物基产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通过布局香精香料及生物基材料的研究开发,公司可丰富产业链。但短时间内,新业务尚不能对营收形成支撑,未来前景面临不确定性。
行业竞争激烈与股东减持
资本正在源源不断地涌入合成生物领域。据融中不完全统计,2010-2022年,合成生物领域全球共发生约700起投融资事件,仅2020年,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企业获得投融资468亿元,是2019年的2.5倍。2021年上半年融资额达到578亿元,超过2020年全年的融资额。
华恒生物在财报中提示风险称:“公司的业务发展起始于突破厌氧发酵技术瓶颈。但如果未来出现革命性的新技术,且公司未能及时应对新技术的迭代趋势,公司的技术存在被替代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显示对未来前景的信心,2021年年末,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拟向30名激励对象授予权益总计102万股,占总股本的0.95%。
业绩考核标准为,以2020年为基数,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130%、200%、290%,或净利润同比增长超60%、90%、130%。
看上去信心满满,华恒生物却遭遇股东“用脚投票”。4月25日公司公告称,因自身业务需要,第三大股东江苏高投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3%,约325万股。
今年一季度,前海开源成长基金、交银先进制造基金、交银混合基金均减持华恒生物,分别减持19.7万股、1.96万股、4万股,易方达混合基金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近期还有高管离职,2月25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胡珊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股东为何在此时减持?是否对未来前景的判断产生了分歧?“部分股东因其自身业务需要进行减持,系股东层面事项,不影响上市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华恒生物告诉《投资者网》。
公司在财报中承认,面临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随着近年来生物产业在国内的迅速兴起,高端技术人才日益短缺并成为同行业竞争对手竞相网罗的对象。若公司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公司内部不能保证技术团队的稳定,可能对公司的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华恒生物的核心技术之一发酵法L-丙氨酸的发明人是张学礼,在公司拥有的发明专利中,有5项由张学礼署名发明人,如今其已成为兼职人员;另一位核心人员则是李新云,李新云于2005年入职公司负责开展采购工作,于2020年3月辞去采购总监职务,并于同月离职。
上述情形的出现,是否对公司研发和经营造成有不利影响?华恒生物并未正面回应,而是表示:“公司建成发酵法和酶法两大技术平台,突破厌氧发酵技术瓶颈,构建了以可再生葡萄糖为原料厌氧发酵生产 L-丙氨酸、L-缬氨酸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 L-丙氨酸产品,同时具备较强的生物制造技术工艺升级和迭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