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相关监管部门要求各地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个人贷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内,并设置了过渡期进行调整。据悉,此前国内并未明确设定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放贷利率上限。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未来监管趋严之下,随着贷款利率的逐渐走低,消费金融行业将面临更大挑战。
A
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目前,所传监管指导或未覆盖所有消费金融机构。不少消费金融公司在采访中表示,公司产品是分层的,年化利率根据客户风险特征、资金成本等因素而定。
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人士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此前,消费金融行业对于利率上限并无明确规定,行业均默认为36%,具体来看,不同地区监管要求有所差异,其所在公司此前已经开始按照24%进行展业。山西晚报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国内没有直接针对持牌金融机构利率上限的法律法规,因此,消费金融公司通常将2015年最高法规定的民间借贷司法保护上限24%或36%作为产品利率设计的参考标准。具体而言,年利率在24%以内的部分会受到司法保护,24%到36%区间属于自然债务区,超出36%的,利息借款人则可以要求出借方返还。另外,根据裁判文书网披露的多份关于消费金融公司与客户贷款纠纷的判决书,24%通常也是法院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向借款人追偿的利率上限。
近两年,受市场流动性、资金成本等因素影响,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已逐渐下调定价。如今,不少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年化利率已经被控制在24%的红线内,少数消费金融公司的部分产品利率上限仍在高位。另一家消费金融公司人士表示,目前属于过渡期,公司的部分产品正在进行调整。
山西晚报记者查询总部设于山西的惟一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晋商消费金融在其官网发布的产品价目表发现,截至今年7月14日,该公司的多款产品的年化贷款利率均在24%以内,另外有两款产品——晋易借(小额现金分期)及晋易借(小额现金循环贷)实行了差异化定价,年化贷款利率范围在96%之间。其中,晋易借(小额现金分期)的借款期限为3、6、9、12个月,晋易借(小额现金循环贷)则按照12个月授信,单笔用款期限为3、6、9、12个月。
B
近两年,监管部门对贷款利率的管控持续趋严。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的导向下,监管部门对消费金融公司产品的年化利率进行窗口指导,亦并非空穴来风。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减费让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贷款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监管对于借贷市场提出诸多规范和要求,推动整体贷款利率下行。因此,在贷款利率不断规范的背景下,对消费金融公司而言,设置24%的利率红线“并不意外”。
今年3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要求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同时,还应说明贷款利率计算方式。
此前的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则正式发布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将原有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整为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进一步规制和约束过高的民间借贷利率。
按照7月20日最新报价,1年期LPR为3.85%,当前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为15.4%。不过,最高法明确提出,4倍LPR红线的标准仅针对民间借贷利率小额贷款公司,不适用于金融机构,但市场关于小贷公司是否适用的争议仍然不断,不同地区法院也出现判决依据不一的情况。随后,最高法再度在相关批复中明确,包括小贷公司在内的持牌金融机构不受4倍LPR的利率上限约束。
事实上,对于消费金融的定价上限,业内一直争议不断。今年6月初,国内头部消费金融平台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章杨清曾发文表示,对消费金融利率定价,需统筹考虑各项成本、客户违约风险和微利等综合因素,注重各方平衡。单纯片面追求高利率或者低利率,均不利于普惠金融业务的持续开展。其中,客户群体风险是消费金融利率定价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客户终端贷款年化利率应保持在24%以下,并继续下行。消费金融从业机构应严格执行央行要求,全面、准确向客户展示年化利率,主动接受价格监管。
C
在业内人士看来,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客群相对下沉,相比于其他多数持牌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也相对较高,大约在5%-8%之间,因此,在借贷产品的年化利率上比银行要高。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人士认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成本结构可以简单拆分成资金成本、获客成本、经营成本和风控成本,每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结构不同,资金成本也就会存在一定差异,行业资金成本的中位数水平应该在6%、7%。对于大多数的消费金融公司而言,贷款利率放到24%是有利润空间的。
其实,受疫情影响以及获客和融资成本攀升影响,消费金融公司2020年度业务发展增速已经略有放缓。7月下旬,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246.49亿元,同比增长5.18%;贷款余额4927.8亿元,同比增长4.34%。而《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则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4988.07亿元,同比增长28.67%;贷款余额4722.93亿元,较上年增长30.5%。
在此情况下,遭遇监管指导的消费金融行业“雪上加霜”。业内人士认为,金融业本来就是强监管行业,而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看,金融机构发放高利率贷款并不适宜。因此,未来消费金融行业来自监管的调控措施并不会放松。
而在消费金融行业整体或持续下调利率的状态下,各家消费金融公司未来或都面临着利差持续收窄带来的经营挑战。各家公司的利润亦会受到一定影响,未来行业很可能迎来洗牌。
在监管红线划定后,有消费金融行业人士认为,降低成本对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由于这一行业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年轻消费者,这部分群体的不良贷款率较高,因此,产品和利率调整并不轻松。调整过程中,需要加强大数据应用,对客群进行重新筛查分层,重新刻画客户群体画像,寻找更优质的客户。
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目前,已有不少消费金融公司布局个体经营者消费贷,将客群逐步从在校生、白领、蓝领以及农村户籍人口等群体,扩展至小微企业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