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誉开曼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和誉开曼”)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及摩根大通为联席保荐人。
IPO日报发现,和誉开曼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且未能实现盈利。而截至目前,已有超30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登陆港股市场。
仍未盈利
申报稿显示,和誉开曼的注册地在开曼群岛,但公司的总办事处位于中国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哈雷路。公司主要从事小分子肿瘤精准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
2019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和誉开曼没有主营业务收入,只有其他收入及收益,金额分别为1270.5万元、1883.1万元、198万元。这部分收入主要是主要包括银行利息收入、政府补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收入及汇兑收益。
同期,和誉开曼的研发开支分别为8145.7万元、1.33亿元、3810.9万元。
另外,和誉开曼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之公允价值亏损分别为4274.6万元、5.71亿元、7870万元。和誉开曼在申报稿中表示,这部分亏损主要是公司估值大幅增加所致。
在此背景下,和誉开曼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亿元、-6.5亿元、-1.28亿元。
研发方面,和誉开曼的研发团队共90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超过30%,且硕士以上学位的超过80%。申报稿显示,和誉开曼目前管线共有14个项目,均为肿瘤学,且其中4个项目处于临床阶段。
据了解,生物科技公司产品所处阶段分为:临床研究前、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期临床、II期临床、关键性/III期临床、NDA(新药上市申请)。
比如,和誉开曼已启动ABSK011的Ib期临床试验,以评估ABSK011于治疗FGF19过表达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时的安全性及效力。公司也计划于2021年下半年就ABSK011联合抗PD-L1抗体阿特朱单抗治疗FGF19过表达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II期研究提交监管申请。
29家公司带“B”
和誉开曼赴港上市,则是一众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的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是港股2018年的一大重大变革。同时,为了向投资者提示风险,对于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上市公司,港交所的股份简称命名守则里,要求上市公司在其股票简称后添加特别的标记“B”。
同花顺显示,截至2021年6月18日,港股带“B”的公司共有29家,分别是歌礼制药-B、华领医药-B、基石药业-B、康希诺生物-B、迈博药业-B、亚盛医药-B、东曜药业-B、中国抗体-B、启明医疗-B、康宁杰瑞制药-B、诺诚健华-B、康方生物-B、沛嘉医疗-B、开拓药业-B、欧康维视生物-B、永泰生物-B、再鼎医药-SB、嘉和生物-B、云顶新耀-B、药明巨诺-B、荣昌生物-B、德琪医药-B、和铂医药-B、加科思-B、心通医疗-B、贝康医疗-B、诺辉健康-B、兆科眼科-B、科济药业-B。
从上市日期来看,2018年上市的有2家,2019年有8家,2020年有14家,2021年以来有5家。
市值方面,截至6月18日,29家公司总市值为7437.03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6174.97亿元,相较发行价的平均涨幅为99.98%。其中,康希诺生物-B的收盘价为357港元/股,相较22港元/股的发行价增长了1522.73%。但也公司股价下跌,比如歌礼制药-B的收盘价为3.28港元/股,相较14港元/股的发行价下跌了76.57%。
(行情摘要,数据来源:IPO日报整理同花顺数据)
4家公司去“B”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公司股票简称中的标记“B”是可以去掉的。截至2021年6月18日,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复宏汉霖等4家公司均已去掉标记“B”。
这4家公司去掉标记“B”的理由,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符合其他的上市标准。
比如,复宏汉霖4月20日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截至4月16日的总市值为217亿港元,远高于上市规则第8.05(3)条规定的40亿港元。且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高于上市规则第8.05(3)条规定的5亿港元。因此,本公司证明其能够符合上市规则第8.05条的规定,所以向港交所申请公司股份简称不再加上标记“B”。
复宏汉霖选择的是“市值╱收益测试”的上市标准,其他还有“盈利测试”、“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等上市标准。
其中,“盈利测试”的上市标准包括,扣除日常业务以外的业务所产生的收入或亏损后,最近一年归母净利润高于2000万港元,及且前两年累计的归母净利润不得低于3000万港元。
“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的上市标准则包括,市值最少为20亿港元、营业收入最少为5亿港元、拟上市业务近三年的现金流入至少为1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