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2010年一季度的我,能够“开天眼”,忽然看到十年后中国A股的模样,估计第一个疑问就是:银行股怎么这么便宜?
十年前的今天,2010年,就是银行股的分水岭。
2010年以前,银行股那是众星捧月,哪个基金经理前十大持仓里,没几个银行股?
话说沙特的阿尔瓦利德王子,还不是用几亿美金抄了一把花旗银行,赚到了他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
2008年我们去金砖国家之一的印度走访券商和上市公司,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你们的房价怎么样?然后第二个问题就是:你们的银行股ROE是多少?现在市盈率多少倍?我还记得回答是:25%的ROE和25倍市盈率。然后大家暗暗地心里想,一定要买几个压箱底的银行股,等退休了成为人生赢家。
没想到2009年4万亿是银行股最后的辉煌。
2010年上半年,大家都奇怪,为什么成长股这么活跃,而银行股的市盈率却处于历史低位?最后的结论是风格轮动。轮动的意思就是,等一等,过段时间估值还会上去。没想到等了十年,也没见估值上去。
一开始的解释是:银行股资产质量不及预期,影响了估值。这个解释不怎么让人信服,但大家也不大在乎,反正也不买银行股。
后来的解释是: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在过去十年,处于稳定的缓慢下降趋势里,至今还看不到见底的证据。
而根本的原因则是:负利率的阴影下,全球的金融股都面临尴尬的处境。利率水平越低,金融业的盈利空间越小,全球的金融股表现都不怎么样。而从2020年美联储的应对里,我们只看到,危机时刻的流动性宽松永远迅速无比。
如果负利率的预期不能得到改善,难道我们只能继续接受如下的假设:一、金融股的估值还会继续受压;二、市场将被逐渐习惯于消费股和科技股的高估值和高波动?
这真是2010年以来最大的变化。
标签: 银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