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A股13家上市乳企的半年报陆续揭晓。乳企巨头伊利股份的营收、净利继续稳居榜首,庄园牧场、ST科迪、三元股份等3家乳企亏损。其中,三元股份成为乳企“亏损王”。
A股过半乳企净利下滑
从净利润情况来看,上半年,上述13家A股上市乳企中,10家盈利,占比77%。此外,伊利股份、光明乳业2家乳企营收超过百亿元,与此同时,这也是唯二净利过亿元的乳企。其中,伊利股份上半年实现净利37.35亿元,光明乳业实现净利3.08亿元。
从净利润的变动来看,7家乳企出现净利下滑,占比近54%。其中,ST科迪降幅最大,下降170.09%。三元股份、庄园牧场净利降幅也都超过100%。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乳企中,液态奶企业净利润多出现下滑,伊利股份、光明乳业、燕塘乳业、皇氏集团都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况。
据尼尔森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常温、低温液态奶和奶粉细分市场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5.1%、下降7.8%、增长4.9%。乳业专家宋亮分析称,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消费者外出和节日馈赠减少,液态奶企业库存积压严重,不得不在疫情之后降价促销、清理库存。而疫情后消费受到影响,这导致企业促销时间被拉长,影响了企业的“赚钱能力”。
至于奶粉销量上升的原因,有分析称,疫情之下,进出口贸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消费者开始选择大品牌的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给国产婴幼儿奶粉市场带来新的市场空间。
伊利继续领跑 三元成“亏损王”
2020年上半年,在营收规模及利润水平方面,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继续维持行业领跑地位,营业收入分别为473.44亿元、155.64亿元;净利润分别是37.35亿元和3.0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两家乳企虽然都是“增收不增利”,但光明乳业的净利润下滑幅度却更大,减少达16.09%,上半年实现的净利润仅为伊利的1/12。关于净利润的下滑,光明乳业对外解释称因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是将一、二季度拆分来看,一季度净利润的同比降幅更大,二季度已经追回来不少”。
此外,2020年上半年,光明乳业上海及外地的经销商数量均有所减少。上海地区减少97个至409个,下降近五分之一;外地区域为3640个,减少115个。
相比上述两家,立足北京的三元股份业绩则更加惨淡。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04亿元,同比下降18.43%;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减少155.06%。以亏损额计算,三元股份成为13家A股上市乳企中的“亏损王”。
对此,三元股份在半年报中称,2020年上半年,公司下属艾莱发喜、送奶到户事业部、外埠、学生奶、餐饮等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且公司今年起执行新收入准则也是导致营收下降的原因之一。
三元股份还表示,公司自二季度全面恢复各项业务,6月份基本整体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扭亏为盈。下半年,公司将采取积极的销售策略,同口径销售收入实现增长。公司预计三季度持续盈利,但不能完全弥补一季度亏损,预估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末累计净利润仍可能亏损。
民生证券指出,4-5月疫情得到缓解,三元股份各项业务逐步恢复正常,但6月北京疫情再次出现反复形成负面冲击。
贝因美扭亏背后:补助占净利近四成
昔日的“奶粉第一股”贝因美在2019年成功“摘帽”后,曾再度陷入亏损的泥淖。不过最新半年报显示,贝因美已扭亏为盈。
2020年半年报显示,贝因美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4.87亿元,同比增加14.78%;实现净利润为4289.62万元,同比增加135.22%,去年同期为亏损1.22亿元。
贝因美称,2020上半年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管理层持续推进转型,积极拥抱新零售,为渠道赋能。
从营收构成来看,占营收近91%的奶粉类收入较上年增长16.10%,为13.51亿元,其中特配粉增长幅度达119.85%,占营收比重上升至0.58%;米粉类收入则从去年同期的2366.3万元减至1843.09万元,下滑幅度为-22.11%;其他类(包含益生菌)收入则上涨8.65%。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补助在其业绩占比中依然居高不下。2020年上半年,贝因美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566.93万元,占净利润的36.53%,而当期扣非净利润仅为322.24万元。此外,在今年7月份,贝因美更因扣非净利润连续4年为负而收到深交所问询函。此前的财报显示,财报显示,2016年至2019年,贝因美实现净利润分别为-7.81亿元、-10.57亿元、0.41亿元、-1.03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99亿元、-11.39亿元、-2.17亿元、-1.38亿元。
中国食品分析师朱丹蓬指出,近年中国新生儿重点区域都在三四五线市场,这与贝因美的定位相契合,其或能享受到这一波发展红利。从上半年的业绩来看,贝因美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推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也有亮点,但能否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和动销,还要看今年下半年的表现。